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胸外科翁文翰工作纪实

[ 2023-11-20 17:21 ]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胸外科翁文翰医生带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完成新疆地区首例近红外荧光胸腔镜下的吲哚菁绿胸导管显像及乳糜胸胸导管结扎手术,填补了新疆地区肺癌术后乳糜胸处理及胸导管显像的空白。

“患者术后出现乳糜胸的并发症,每天胸腔引流液超过1000ml,情况不太好。”“经过2周的禁食水、营养支持和保守治疗,引流液每天仍在800ml左右,未见明显好转。”2023年11月8日早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示教室正紧张地进行一场术前讨论。

“如果乳糜胸得不到及时控制,会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及电解质失衡,感染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援疆副主任翁文翰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乳糜胸 手术势在必行

令专家们如此紧张的,是胸外科的一名2周前刚进行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52岁男性肺癌患者,术后出现了乳糜胸并发症。

乳糜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流经胸导管回流的淋巴乳糜液外漏并积存于胸膜腔的一种疾病。胸导管是人类最主要的淋巴管,收集全身大部分的淋巴液,当胸导管堵塞或破裂时,会有大量的乳糜液漏到胸腔,称为乳糜胸,常发生在肺癌淋巴结清扫及食管癌等手术后,是一种潜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手术并发症。

二次手术 必须确保成功

经过全科严谨的讨论,决定尽快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引流量大的乳糜胸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一般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处置,即在普通胸腔镜下对胸导管进行结扎手术。

“由于乳糜液外漏的具体位置以及胸导管本身均难以用肉眼发现,因此也有乳糜胸手术治疗失败的案例报道。针对乳糜胸的外科手术经常投鼠忌器,比较棘手。”翁文翰表示道,根据患者目前的情况,手术,必须得做;但是患者已经接受过一次肺癌手术,再次进手术室行手术治疗,如何能更精确地找到乳糜漏位置,确保二次手术的成功?大家陷入了两难。

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胸导管显像 让定位更精准

为确保手术的顺利,翁文翰提出——可以利用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胸导管显像技术,进行手术中乳糜漏位置的精确定位以及胸导管的精准显像。该技术是将无毒、无放射性的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ICG)注射到人体内,ICG与血红蛋白或白蛋白结合后释放荧光,术中荧光胸腔镜显示吸收了ICG的组织、器官或病变。

“通过荧光显像,可以帮助医生精准的寻找到破口位置,进行准确无误的处理,这样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翁文翰说。

精准治疗 高效守护患者

此前,新疆地区开展过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等手术,此类手术一般通过静脉推注吲哚菁绿。而胸导管显像需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吲哚菁绿,与之前技术的机理完全不同,新疆地区完全没有相关经验,无从下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早在2017年,胸外科团队就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近红外荧光胸腔镜下的吲哚菁绿胸导管显像及乳糜胸的外科治疗,目前这项技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常规开展。因此,团队骨干成员翁文翰,计划在新疆地区开展首例同类型手术。

11月10日上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马金山主任、王小雷副主任和援疆副主任翁文翰的带领下,紧张的手术开始了。患者全身麻醉后,翁文翰为患者进行了吲哚菁绿显像剂的腹股沟区注射。随着显像剂被腹股沟区域内的淋巴结吸收进入淋巴系统,患者体内的“GPS”开始导航。在近红外荧光胸腔镜模式下,胸导管清晰可见,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漏出的淋巴液呈荧光绿色。

“找到了!”大家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胸导管分支损伤的位置,就在上纵隔清扫4组淋巴结的附近!”在清晰的荧光显影下,翁文翰快速找到了胸导管受损伤的位置。在荧光胸腔镜的指引下,对损伤的淋巴管分支及胸导管分别进行了结扎,手术顺利结束。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胸外科团队通过微创小切口,利用最新的胸腔镜荧光显像技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术后第2天患者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目前患者已经恢复正常饮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翁文翰医生自2023年7月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工作。该病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例近红外荧光胸腔镜下的吲哚菁绿胸导管显像及乳糜胸胸导管结扎手术,填补了新疆地区肺癌术后乳糜胸处理及胸导管显像的空白,让手术操作向更精准化迈进。此次手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医疗援疆对新疆地区的价值,也为新疆地区带去了北京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新疆人民的健康送去了福祉。

(供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 翁文翰 责编:李杨乐)

from clipboardfrom clipboard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