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高危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 2024-03-12 15:20 ]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热闹非凡。

“快来看,小吴回来了!”再次见到这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医护难掩激动的心情纷纷涌上前来表示祝贺。“你太棒了,恢复的真不错!”

再次看见这些熟悉的白衣天使,小吴(化名)和哥哥都非常激动,不停的说感谢急诊医学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然而就在五个月前,小吴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突发急病 命悬一线

2023年10月,小吴连日咳嗽、咽痛、声嘶、喘憋,他以为自己被传染了感冒,不料,一天凌晨喘憋明显加重。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到急诊时,小吴的指脉氧仅有60%,心率130次/分,体温38.5℃,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烦躁,口唇紫绀,双肺湿啰音,双下肢水肿。当班医护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复苏,经过升压、抗感染、利尿、激素抗炎等一系列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勉强维持,但仍存在高热不退,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肾功异常。

石茂静副主任医师查房发现患者心尖部有明显杂音,立即汇报急诊医学科主任朱继红教授,并且第一时间为患者预约床旁心脏超声,结果回报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朱继红主任凭借深厚的临床经验立刻做出判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被认为是“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综合征”之一,心力衰竭是IE的首位死亡原因,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是诊断IE的两块基石。因I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间差异很大,及时检出一定程度上依靠临床医师的诊断警觉性。

MDT会诊 快速明确诊断

朱继红主任亲自牵头组织MDT多学科会诊。心外科、心内科、呼吸科、感染科、肝病科、肾内科专家齐聚急诊,最终得出结论——患者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急性肺水肿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转运风险高、院内死亡风险高,经与心外科高卿副主任医生沟通,心外科表示积极收治,尽快做手术拼一把可能还有活下来的希望。

正当大家为小伙子还有一线生机而振奋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患者家境十分贫困,根本无力负担高额手术费。患者哥哥四处奔波筹钱,但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于病床上的小吴都是一道难关。患者母亲攥着奄奄一息的小儿子的手抹着眼泪“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认命了”。

仁心仁医 雪中送炭

朱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为患者联系公益基金会申请救助,不久传来好消息,基金会可以在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十万元救助,这对于小吴一家来说如同雪中送炭!

转科当天,患者情况不容乐观血氧几度不能维持,杜昌副主任医师、石茂静副主任医师、王春雨住院医师和当班护士各司其职,拖着氧气瓶抱着除颤仪推着病床飞速奔跑,用最短时间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心外科监护病房。没有人在意深秋的天气汗水却湿透了衣衫,一切只为守护这个年轻的生命!

全心救治 挺过难关

2023年10月20日心外科主任史艺教授、高卿副主任医生团队为患者完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心脏赘生物清除术+心外膜电极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10月23日血培养回报葡萄球菌,印证了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术后患者在心外科监护病房医护精心治疗下先后挺过了感染、心功能不全、膈肌麻痹等险峻关卡,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精神状态饱满,全家人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明朗,最终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顺利出院。

秉承着“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的院训精神,一代又一代的急诊人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更用一片赤诚守护患者生命,用大爱书写着医者仁心。

(供稿:急诊医学科 责编:李杨乐)

from clipboard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