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办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二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分子病理分论坛”在北京市通州区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市胸科医院、北京潞河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及滨州市中心医院等十多家医院的近50位临床、分子病理专家及基础研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全程进行线上直播,观众近1000人次。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韩博教授主持。
会上,名誉主席病理科沈丹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沈教授表示大运河医学论坛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的高端学术论坛,今年的分子病理分论坛是由病理科主任韩博教授亲自组织策划,此次分子病理分论坛的召开对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平台的建设和提升具有推进作用,同时也是医院分子病理相关人员向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学习取经的宝贵机会。本次论坛聚焦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及基于分子病理技术的科研转化,旨在增进分子病理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服务临床,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论坛第一环节为“分子病理实验室平台建设”,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陈定宝主任医师和孙昆昆副主任医师主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刘从容教授做《病理科分子病理平台建设体会分享》专题讲座。刘教授从“人、机、料、法、环”五个角度介绍了分子病理实践主要内容和关键要点,指出分子病理的未来发展需要做好深化与拓展、科学研究、学科融合与整合、人才储备等工作。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孟宏学教授做《肿瘤专科医院分子病理检测需求与平台建设初探》专题讲座。孟教授详细介绍了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的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并基于患者实例探讨了分子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点评与讨论环节由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副主任高颖主持,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病理科副技师长董周寰、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陈皇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银丽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潞河医院胡艳萍主任、北京市胸科医院病理科张娜娜博士针对《病理医生如何利用分子病理检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及《分子病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助力病理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论坛第二环节为“基于分子病理学的科研转化与基础研究”,由北京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张伟教授和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副主任路军教授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李文斌教授和李卫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丹教授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康南博士分享了他们在分子病理学基础研究和科研转化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李文斌教授围绕《基于分子病理学的科研转化》做了精彩报告,介绍了多组学测序及分析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重要性;李卫华教授从实际临床病例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基于肺癌罕见靶点基因变异的分子病理研究》;康南博士结合北大人民医院614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研究数据, 做了《基于NGS一步式探索中国人群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为题的汇报,揭示了中国人群子宫内膜癌患者独特的分子分型特征及分子分型用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临床应用;李丹教授基于“临床问题—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的思路为大家介绍了《S6K1基因扩增在乳腺癌CDK4/6抑制剂耐药中的转化研究》。
第二环节点评与讨论环节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牛亚梅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波副主任医师、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蒋兴然副研究员、北京医院病理科何磊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丽丽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主任于国华教授及滨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学丽教授分别就《病理科做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瓶颈》及《分子病理科研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韩博教授做会议总结。韩教授指出本次分子病理分论坛为临床分子病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分享临床实验室建设和分子病理科研转化和合作的平台,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推动医院临床分子病理工作的开展,为后续全院分子病理平台的建设提供经验。
(供稿:病理科 康南 王劲松 责编:师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