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首都之窗报道我院与昌平区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 2014-06-28 17:42 ]

引进优质医疗资源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老百姓看病总爱往市区跑,三甲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近两年,昌平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引进融合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的健康所需。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未来科技城国际医院等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建设、运营,优质卫生医疗资源纷纷进驻昌平。同时,区中医医院、区医院等区属医院也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先后晋级三级医院。“外引内培”机制的实施,让我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清华长庚医院 预计明年下半年运营
    位于天通苑地区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预计于2014年下半年开业运营。目前,医院工程建设、科室组建、人员招募与培训等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清华大学新建附属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一期工程规划1000张病床,该院的运营将有效缓解周边民众就医远、就医难等问题。
    结合周边民众的就医需求,以及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等因素,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开设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等30个临床科室,临床检验医学、医学影像科、药剂科等9个医技科室,以及呼吸治疗中心、特需医疗部、体检中心等其他科室。为适应周边社区人群的疾病谱发病规律,及社会发展带来的疾病发展趋势,该院特将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普外科、妇产科4个科室设置为优先发展专科。
    据悉,该院的主治级以上医师均来自国内著名三甲医院,住院医师均为协和医学院、北大医学部等著名高等医学院校的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现有护理人员97%为本科以上学历,开业前长期在长庚医疗体系及北京著名三甲医院等接受技术和管理训练。
  北大国际医院有望明年年底试运行
    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兴建,定位为与国际接轨的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核准床位数1800张,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约25万平米,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之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建成后将作为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基地。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确定了36个医疗中心、49个医疗学科。其中重点发展的学科有:心血管中心、肿瘤血液中心、眼科中心、妇儿中心、神经科学中心、泌尿外科中心以及肾脏疾病中心。
    目前,一期医疗工程主体结构、外檐装修工程已完成,室内装修已完成过半,11月中旬起已实现通电通暖;园林、道路、污水处理厂、市政管线施工正在进行。预计2014年底可达到试运行的状态。
  昌平区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开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已接诊32万余人次
    12月25日,回龙观北店嘉园居民吴国兰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我今年60岁,一上了年纪,总感觉腰酸背疼,肠胃也不大好。”吴国兰是个老病号,每周都要来医院看病拿药。“原来我总往市里大医院跑,一去就是一天,有时候还得第二天才能取药,来回跑真是麻烦。”自从积水潭医院开诊后,吴国兰从家走路10分钟就能到医院,着实方便多了。
    今年1月2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开诊。这是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落户远郊区县的第一家,同时也是昌平区第一家三甲综合医院。该医院的开诊试运行,让回龙观地区彻底告别了多年来没有大型综合医院的历史,观内40万居民看病不用再往城里跑。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由一座高11层的病房楼和一座4层的门诊楼组成。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新院区共有床位500张,内、外、妇、儿科室齐全,门、急诊具备。总建筑面积超过了7万平米。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8月5日,回龙观院区儿科正式开诊,儿科由该院与北京儿研所合作开设,首诊当天门诊量近200人,上午10点半,全天195个号源就已所剩无几。11月6日,回龙观院区重症医学科(ICU)、24小时发热急诊同时开诊。24小时发热急诊开诊不到一个月,就诊发热患者就达到了275人次,占前期八个月的35%。
    截至11月份,该院区共开设临床科室31个,接诊328288人次,急诊4615人次,儿科7247人次。
  区属医院排队晋“三级”     
    12月17日,昌平区区医院被市卫生局正式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据悉,这是全市远郊区县中第一批被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今年以来,昌平区内的大医院接连跻身三级医院行列。
    今年年初,昌平区中医医院和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华一医院)双双晋升为三甲。其中,昌平区中医医院成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同一级别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华一医院)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除了区域医疗资源水平整体提升外,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已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医疗服务共同体,签定了预约转诊关系,基本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参加医疗共同体建设。阳坊、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积水潭建立了三级医院社区直通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
  区医院8万㎡门急诊综合楼开建
    10月9日,昌平区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新建及改建工程奠基。该门急诊综合楼项目新建及改建面积近8万平方米,计划3年内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全区最大的门急诊楼。与此同时,区医院将再添住院床位200张,病床总量可达800张。
    新建门急诊综合楼主体建筑地下3层,地上15层,集门诊、急诊、住院、立体停车、空中停机等功能于一体。改建后,将进一步优化挂号、收费、候诊等区域,可同时容纳的就诊人数将大幅提高。
  “流动中医院”巡诊进山村
    今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包括我区在内的7个区县中医院,各配备了1辆体检车和1辆药品车,我区确定了阳坊、崔村、兴寿、流村、十三陵、延寿、南口7个山区、半山区乡镇作为中医流动医院巡诊工作对象,由区中医医院负责安排落实巡诊工作人员。
    截至11月19日,流动医院共巡诊60次,覆盖7个乡镇45个村;参加巡诊医务人员808人次,诊疗和健康咨询2204人次,开展了针灸、拔罐和推拿等中医诊疗技术服务;还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讲课培训、开展对口帮扶义诊等。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