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实干创佳绩。2021年7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人才推进会暨“学术新星”项目中期、结题评审汇报会在科教楼0305教室召开。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孙育杰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汪贻广研究员作为特邀评委莅临会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院长、洪楠院长助理、眼科赵明威主任、骨关节科林剑浩主任、胸外科杨帆副主任、检验科赵晓涛副主任、风湿免疫科叶华学科助理、骨关节科孙铁铮学科助理受邀参加会议,2018和2019年度医院“学术新星”获得者及医院青年科研人员参会。会议由科研处韩娜处长主持。
韩娜处长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的评审机制、资助情况和在科研人才孵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自2009年设置以来,医院共举办了十二届学术新星的评选,获得资助的74位“院级学术新星”覆盖29个学科,其中16位已成为学科骨干,担任主任、副主任、学科助理等职务,21人获得“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各级人才计划。“学术新星”的后续科研产出显著优于全院平均水平,项目正在积极发挥孵育科研人才的作用。
姜保国院长代表医院首先对医院“学术新星”提出了培育临床科学家的期望。姜院长指出,面对国家科技创新需求和医学人才发展的激烈竞争,借助医院“学术新星”的评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包括研究平台、研发经费、交叉合作、出国深造等,要营造学科和医院合力培养临床科学家的良好环境。希望青年科研人才可以利用好医院“学术新星”项目、青年学术沙龙的交流平台等资源,树立合理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2018年度5位“学术新星”获得者进行了结题汇报,2019年度5位“学术新星”获得者进行了中期进展汇报,他们对各自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学术成绩、学术产出的推广应用情况等做了详细的介绍。评委们与10位讲者进行了现场交流并进行了具体指导。未来,科研处将根据医院的总体部署要求,逐步优化医院“学术新星”、青年学术沙龙、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等青年人才培养举措,为青年人才的科研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供稿:科研处 责编:田竞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