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阻塞血管患者

[ 2023-09-18 10:16 ]

71岁男性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请立刻来会诊.一早,神经内科二线何洋医师收到紧急会诊通知。

突发脑梗死 完全瘫痪

何洋医师迅速赶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71岁的王大爷(化名)肺癌术后2年,反复胸腔积液半年余,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突然出现昏迷。医生查体发现提示患者左侧肢体完全瘫痪,肌力0级,左下肢病理征阳性。

“会不会是脑部有肿瘤?”紧急头部CT没有发现肿瘤占位及出血,排除了这一想法。左侧肢体无力持续不缓解。“脑梗死!”何洋医师当机立断,“必须立刻溶栓!”

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该疾病起病急、进展快,脑细胞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死亡,如不能及时开通血管,死亡或重残不可避免。脑梗死给予静脉溶栓是最为有效的方案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要争分夺秒!

权衡利弊 勇于担当

但临床上的疾病不会像教科书那样单纯,充满了治疗矛盾和利弊权衡。静脉溶栓虽然是最为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方案,但同时也是双刃剑,有导致脑出血或其他脏器出血的风险。

据神经内科何洋医生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倪文涛医生介绍,王大爷基础疾病相对复杂,脓胸留置胸腔引流管。机会与风险并存,然而在第一时间做出溶栓的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否立即进行溶栓?医生第一时间充分讨论,并征求家属意见。而王大爷的家人早已慌了神。他们茫然地看着医生,听着病情转归预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抉择。治疗陷入两难境地。

神经内科刘尊敬主任表示,在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时所谓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都是相对的,都是研究者在探索一个治疗方案时预先进行的排除和界定,具体到每一位患者,要在遵照指南的情况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在面对病情复杂患者时,医生不能把是否实施溶栓治疗方案完全让患者或家属来决定。因为溶栓治疗的时间耽误不得,这可能让患者失去恢复健康远离残疾的机会。我们要勇于担当,用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让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家属来做决定。

何洋医生坚定地告诉王大爷家人:静脉溶栓,这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越早溶栓,患者获益越大。在溶栓过程中,我们会提前做好预案,会一直陪在左右。王大爷的家人,激动地对两位医生说,感谢医生,我们相信你们!

及时溶栓  化险为夷

脑卒中绿色通道开启!医生们密切监测胸引管引流液颜色,造口处有无渗血,口腔有无出血,同时调控血压到合适水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都十分紧张地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待着溶栓药起效。

终于,患者在溶栓药物推入的第15分钟,左上肢肌力由0级恢复到3级,1小时溶栓完毕时左上肢恢复到5级正常肌力,左下肢恢复到3级肌力,语言能力也明显恢复!在场的医生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溶栓后仍不能放松,需要继续维持保护脑细胞及改善循环治疗。随着治疗的持续,患者左下肢肌力也逐渐好转,目前肢体肌力完全恢复。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神经内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凭着专业经验,积极担当、缜密分析病情,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病情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在短时间内给予了患者积极的治疗,挽救了患者缺血濒临坏死的脑组织,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的行动能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脑卒中防治体系,加强脑卒中防治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脑卒中防治能力。

(供稿:神经内科 责编:李杨乐)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