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成功救治气管断裂患者

[ 2023-09-18 10:17 ]

105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始终将“生命至上”放在首位,紧要关头,绝不让人民失望!近期,胸外科刚刚挽救了一名辗转求助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均无法收治的患者的生命。作为患者的“最后一线希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用责任与担当托举起了患者的生命。

“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的命!”2023年9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的病房里传来一阵鼓励的声音,几位精心救治、护理王大爷(化名)的医护人员围在他床旁,祝贺他康复出院。而即将出院的王大爷激动地为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几位“救命恩人”送上了锦旗。

from clipboard 

 

气管断裂  命悬一线

北京大学人民晚上的急诊,像往常一样忙碌,时不时有救护车呼啸而来,从上面转运下来一个个危急的患者。抢救室、急诊室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与时间赛跑。

医生,请您救救我爸!您再不救他,他就没命了!8月28日晚上8点,刚下手术的胸外科副主任周足力主任医师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急诊的外伤病人会诊电话,当他第一时间赶到急诊时,家属声泪俱下地恳求他救自己的父亲。

伤者是一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前一天骑电动车时遭遇交通事故,伤情过于严重,当地医生表示无法救治,建议到北京治疗。家属带着伤者连夜赶到到北京,但在北京辗转求助了好几家全国著名的大型三甲医院之后,都告之没能力救治这么严重的伤情。在伤者和家属几近绝望之际,最后接诊的急诊室医生悄悄告诉家属:“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去试试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说能治就有希望,人民医院说治不了,那就放弃吧!”

“医生,求求您了,一定要救救我爸!您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患者家属手里拿着一堆检查结果和片子,颤抖地递到周足力医生面前时,早已泣不成声。

“可能是严重车祸伤导致气管破裂,而且破裂的程度非常严重,能支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看了患者家属带来的病历资料,周足力明确诊断道。

 

预后不乐观  抉择两难

但是,当时患者还在另一个医院,没有见到患者,不知道病情具体怎么样,能立刻收吗?周足力犯了难。

气管破裂在确诊后应立即行手术修补,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的炎症、水肿、感染都会越来越重,会给吻合以及后期的愈合造成很大的麻烦。但实际上当时距离患者受伤已经接近48小时了,患者手术成功的几率还有几成?现在单从CT结果来看,患者气管断裂,张力性气胸、皮下气肿,还有颈椎、胸椎、肋骨等多处骨折,情况十分危急,如果预后不好,最后人财两空,患者家属能接受吗?

“尽快在现在的医院复查个CT,把所有的资料都带来,为争取时间,这边我们同时准备手术,我们来安排!”看着患者家属急切而期盼的眼神,周足力明白,辗转了太多医院,这时候人民医院已经是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了,于是,下定了决心——“拼一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是王俊院士领导下的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是全国知名学科,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胸腔镜胸部微创手术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排头兵”单位,挽救了无数疑难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多科室协作 迅速收治

胸外科李运主任了解情况后,全力支持患者的救治,他立刻与重症医学科、手术室迅速沟通。最强专家团队争分夺秒,一边联系转诊患者,一边迅速组织全院多学科讨论,商讨手术方案和各种应急预案。各科室紧密配合。

“我们赶紧协调床位!”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慧颖给了坚定的回复。“13术间,已经准备好!”麻醉科冯艺主任立刻准备好了手术室。“救命要紧,不能再拖了,距离受伤已经超过48小时了,气道和纵隔里已经开始有感染了,同时炎症、水肿很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即使气管吻合上缝合了,如果水肿起来还有可能断裂。”周足力心急如焚。

一切准备就绪,患者一到医院,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被推进了手术室。

 

术中Ecmo辅助 为患者保驾护航

气管完全断裂,张力性气胸,血氧饱和度无法维持。气管的断端完全游离,无法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能是最佳甚至唯一的选择了。

人民医院的“Ecmo小分队”成员用最短时间建立ECMO通道,随着机器的运转,麻醉监测仪器上指数迅速改善,病人的情况暂时稳定。开始手术!

ECMO被称为救命神器,既能提供呼吸支持,也能保证患者的氧合,并能提供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from clipboard 

 

节外生枝 意外发现新伤

一切准备就绪,上台准备开始手术的胸外科主任李运,副主任周足力、隋锡朝却被意外的一幕惊呆了——当拆下患者头上厚厚的绷带时,患者头部竟然有一处没有做缝合的处理的、非常严重的撕脱伤,竟然整个头皮都掀起来了,颅骨都清晰可见!

 “不可能头皮敞开着进行气管修补手术吧!”手术团队立刻请神经外科来会诊、准备手术缝合。此时已经是晚上了,然而神经外科值班的王栋梁副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后,立刻赶了过来。“从患者颅脑CT来看,颅内无明确损伤,主要是头皮撕脱伤严重,受损面积达到70%-80%,并且已经有感染、组织坏死的迹象。”王栋梁迅速为患者进行清疮、修剪创缘、缝合处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手术室里,大家凝神屏息,与生命赛跑。

 

难度丛生 寻找气管断端

随着胸腔的打开,眼前的景象让手术台上的李运主任和周足力医生又是一惊。尽管已经反复阅读了术前的ct和气管镜图像,但眼前气管破裂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每一个人的想象。气管不仅仅是完全断裂,而且中间断裂部分气管已经碎裂成好几块,根本无法分辨断端位置和实际损伤长度。

 这个手术难点第一个在于寻找气管断端。这名患者的气管断裂非常复杂,完全碎成了好几块,患者受伤已经超过48小时,局部的炎症、水肿、感染使得手术部位已经跟正常的解剖结构不一样了,非常不好辨认。而气管与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奇静脉、食管等器官临近,并且炎症容易渗出和出血,碰到哪里都不行。第二是要把碎裂的气管先修补成一个管状的结构,然后再做吻合。气管已经十分糟脆,使得修复异常艰难。”周足力医生事后介绍说。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失,手术台上的医生全神贯注、有条不紊的在一片血肉模糊的胸腔里,一点点探查,小心翼翼地寻找和修补。经过漫长的7个多小时手术,气管吻合完毕。“吻合成功!没有漏气!”随着,检查吻合口无明显漏气后,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手术终于结束了。此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

这时候,紧张、拥挤的手术室,终于有了一丝轻松的氛围。这里面有从前一天早上7点就进手术室,一直做了好几台手术的医生;有刚下班,还没到家就又折回来的医生;有本是休息,但毫不犹豫从家里赶过来的护士……大家应对各种情况,克服重重困难,把王大爷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带着ECMO的王大爷被推入了ICU,他的生命翻开了新篇章。

 

全心守护  患者度过难关

“手术成功是第一关,之后还要经历漏气、切口感染、胸腔感染、肺部感染、血栓等难关。而且患者还有肋骨骨折、椎体骨折、头皮外伤等,都需要密切关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慧颖副主任医师介绍说,“我们一定尽全力守护!”

from clipboard 

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在重症医学科24小时的严密监护和治疗下,术后感染很快得到了控制,各项指标每天都在不断的趋于好转。术后第1天,患者意识清醒;术后第2天,呼吸机顺利撤机;术后第3天,ECMO顺利撤机;术后第6天,王大爷顺利转出ICU,回到胸外科普通病房。

“您已经闯过最难的一关了,可以转去普通病房了!”9月4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听到医护人员为他加油鼓劲,王大爷意识清醒,慢慢地举起了大拇指,用自己的方式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from clipboard 

转入胸外科普通病房后,王大爷一天天好起来:能坐起来了、能下地了、伤口拆线了……之前多个医院觉得抢救无望的气管断裂的患者,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

周足力主任医师表示,气管断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外科急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治,能及时送到医院的患者也要闯过麻醉、手术和术后感染等重重难关,是对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考验。此次王大爷在受伤48小时之后手术还取得这么好的救治效果,离不开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多学科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专业精湛的技术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最好的体现,也是大家合力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作为国家级高水平医学中心、作为复杂疑难和危急重症患者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打破学科壁垒,攻克医学难关,竭尽全力筑牢生命“最后的防线”。

(供稿:宣传中心 李杨乐  责编:汪铁铮)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