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120急救指挥中心,15分钟前附近某公路发生两车相撞车祸事故,有8位伤员即将转运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其中1人伤情危重已失去意识”
早上6:55,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急诊科响起。电话那头焦急万分。
紧张有序 应急预案迅速启动
“是群发伤!”接到电话后,急诊外科值班医生邓玖旭迅速反应,立即使用网络一键呼叫功能。呼叫了包括创伤救治中心、重症医学科在内的创伤救治团队。
群发伤是指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多人受伤,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员多、伤情不确定、抢救难度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院进行上下联动,组织有序,进行全体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减少伤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救治速度。
早上7:00,“生命至上,多学科总动员,全力投入抢救!”医院副院长、创伤救治中心王天兵教授第一时间接到呼叫,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指示:急诊当班医护,全部急诊集合,检查并确认床位充足、抢救设备正常,抢救药物完备;放射科等相关辅助科室做好准备,迎接伤员;血库做好配血、备血准备;重症医学科预留床位,随时做好生命支持;医院总值班立即到达急救现场,协调并支持抢救工作!
早上7:05,医护人员都到位迅速、各司其职,全员进入备战状态!
有条不紊 创伤救治团队配合默契
早上7:10,一辆辆救护车呼啸而至,创伤救治团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紧张有序地把伤员推进抢救室。根据群体伤应急预案,院前急救人员与邓玖旭医生顺利完成伤员交接,周靖医生带领创伤救治团队再次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根据伤情轻重,分为红(危重,第一优先)、黄(重,第二优先)、绿(轻,第三优先)三级进行分级救治。现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现场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通过快速初步评估,8位患者中,7人为绿标,由急诊外科继续接诊。而其中一位患者意识不清,标记为红标!立刻为其开放绿色通道,由创伤救治团队进一步评估及抢救。
患者气道通畅,呼吸平稳20次/分,血氧饱和度100%,心率不快,血压偏高,循环稳定,没有休克表现,体表无明显出血,FAST未见胸腹盆腔积液,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浅昏迷,GCS10分……创伤救治团队按照ABCDE法则迅速完成评估,同时给予吸氧、监测、开放静脉通路、氨甲环酸静脉输注等治疗。
确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影像科绿色通道迅速完善头颅CT、颈胸腹部盆腔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经过一系列诊治,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因为得到及时科学的救治,其余轻伤患者均已顺利出院,重伤患者目前也已度过危险期。
每次群发伤患者抢救,都是对医院应急处置和创伤救治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医院及创伤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多学科协作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的充分反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团队和各相关科室快速响应,配合联动,每一位伤员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妥善的处置。处置的所有环节中,医护人员都到位迅速、配合默契、高效联动;抢救过程环环相扣、衔接紧凑,各项操作急、快、稳、准,完美的教科书般抢救处置,充分体现了医院医护团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和多学科综合救治能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设立的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体单位,是国家唯一中央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是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授予唯一的全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中心和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及国际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单位,具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丰富的严重复杂创伤救治经验。
姜保国院士团队2016 年率先在全国建立严重创伤救治规范,提出以综合医院为核心建立区域闭环创伤救治体系,在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医院组建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紧急医学救援团队,承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救治任务。
为全面建设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需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创伤救治中心 张子宵 金宗学 责编:汪铁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