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西藏首例!气道可视化技术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 2024-03-04 15:03 ]

这个春节,有很多人为了更多家庭的团圆,而放弃小“家”的团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们,为了守护西藏人民的健康,依然在距京数千公里的雪域高原坚守岗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闫琦就是其中之一。

近期,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藏专家闫琦医生的指导下,首次成功实施可视喉镜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此技术在全区范围属首例。

近三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连续派出专家团队援藏,将胸部微创技术带入雪域高原。在第九批援藏专家王少东医生的带领下,当地医院更是开展了数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

这名58岁的男性患者,因肺大疱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右侧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为了制定最适合的麻醉方案,手术之前,闫琦医生组织了全面的术前访视。经全科讨论后,拟定了可视喉镜联合可视左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案。

据闫琦医生介绍,盲探放置双腔支气管插管,需要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导管位置是否准确,调整需要技巧和时间,反复调整增加黏膜损伤机率。手术步骤会改变气道与双腔支气管的相对位置,可能出现导管移位、堵塞等情况,影响肺隔离效果和手术进程。为了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对手术进程的可控性,我们决定使用可视喉镜联合可视化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隔离,实时监测导管位置,让我们都多一双‘眼睛’。

可视喉镜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能使从口腔至隆突的气道情况全程可视化,有效降低了插管可能引起的气道损伤,缩短插管到位时间,提高了单肺通气成功率,还可以在手术全程及时发现气管移位、气管内出血或分泌物等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一切就绪,麻醉开始。在援藏专家闫琦的指导下,主治医师次仁德吉、住院医生郭义梅为患者实施左双腔支气管插管术。

“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能够维持在95%以上。”大家屏气凝神,时刻通过屏幕持续监测患者气道情况。在闫琦的指导和大家的默契配合下,麻醉过程平稳,术野清晰,麻醉诱导至双腔支气管插管深度调整到位仅用了3分钟。双腔管位置准确,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后随访无明显咽部疼痛,状态恢复良好。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冯艺主任的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同仁们的协助下,闫琦医生持续深入开展气道可视化工作。目前已常规开展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视喉镜联合电子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及定位。

“麻醉医生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舒适,并积极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我们也一直为不负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在我援藏之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藏麻醉专家姜柏林医生、张冉医生已经在西藏开展了多项工作,我也将接过他们的接力棒,使舒适化医疗、可视化医疗、精准麻醉管理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西藏落地生根。”闫琦医生说道。

气道可视化是构建手术麻醉科可视化诊疗体系的第一块砖。随着科技进步,麻醉学科取得了巨大进步,可视化诊疗技术已经成为麻醉医生的核心能力。现代科技工具延伸了我们的感觉器官,让医生在临床管理方面拥有了新的手段,让患者能够更安全、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京藏两地专家携手让气道可视化技术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并继续推进神经/筋膜间隙可视化、呼吸循环功能可视化,用新的医疗技术来更好地守护患者!

(供稿: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闫琦 责编:李杨乐)

from clipboardfrom clipboard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