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完成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全子宫切除术

[ 2024-04-29 17:19 ]

4月17日清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孙秀丽教授早早地来到了手术室,准备迎接今天的第一台手术。

手术的患者是田女士,是一位被子宫肌瘤月经量大困扰了十多年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因为子宫上遍布多个大肌瘤,已经长大到如同怀孕4个月大小,有时都能从肚皮上摸到。田女士被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伴贫血,需要进行全子宫切除。但是从没做过手术的田女士,对微创手术也表达了强烈的愿望。经过妇科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为了实现患者的微创的愿望,孙秀丽主任决定为田女士进行单孔机器人手术。前期妇产科已经熟练开展达芬奇机器人子宫切除术、盆底脱垂手术等多种术式,但是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是第一次突破性地尝试。

经过前期密切部署,妇科和手麻科医护团队充分预演,在这一天孙秀丽教授团队利用国产自主原创的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为田女士进行了全子宫切除术,这也是该国产单孔机器人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首次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部分妇科良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妇科最基本的手术之一。考虑田女士子宫较大,如果行传统的单孔腹腔镜手术,由于器械是直杆设计,存在固有的筷子效应,无法达到目标部位进行精准操作,操作的可靠性明显下降,对于孕4个月大小的子宫是绝无可能完成的。以往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由于需要多个切口,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延长。因此医院引进的国产单孔机器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手术机器人创新性使用了蛇形手术臂设计,兼顾力负载和灵活性,可覆盖狭窄盆腔的各个空间,可精准、稳定地完成各项手术操作。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梁汉生副主任、李静雅、王晗医生为田女士的麻醉、体位和循环做好充分保障下,孙秀丽教授、邓浩医生在田女士的肚脐位置仅做了一个3cm的切口。在护理团队赵欣护士长、陆东方、韦荣、张露护士的协助下,迅速顺利地安置好单孔机械臂和器械。一进入腹腔,巨大的子宫几乎占满了盆腔。但是孙秀丽主任沉着冷静,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技巧,与助手邓浩医生、唐志坚医生和举宫的陈敏医生默契配合,一步一步,有条不紊,一气呵成,顺利完成手术。

    田女士术中出血不到50ml,在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创伤最小化。术后第一天,田女士即已下床,疼痛感较轻,康复也很快。而且,由于手术切口巧妙地利用了肚脐处的天然褶皱,实现了田女士术后“无痕”的美观要求,也展现了“快速康复”的手术理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是首批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盆底疾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妇女常见病防治专科示范单位,在妇科手术诊疗方面具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孙秀丽教授表示,机器人手术是继腹腔镜手术之后,妇科手术的新方向之一。未来,妇产科还将继续践行以患者为本的治疗理念,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国产先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落地,让先进的技术成果真正惠及患者。

(供稿:妇产科 王益勤 责编:李杨乐)

from clipboard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