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Candiasauris)是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因其具有多重耐药表型、引起的菌血症病死率高(高达60%以上)和治疗失败率高、常规方法诊断鉴定困难,被称为“超级真菌”。201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王辉教授团队报道了中国第一株耳念珠菌。2022年耳念珠菌作为一种多重耐药真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真菌名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2024年5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以下简称“感控处”)联合医务处、检验科、药学部、感染科等多个部门和学科,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会议聚焦耳念珠菌检验、临床诊疗、感染防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四个热点话题。此次研讨会得到了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北京监测中心和北京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设置了西直门院区主会场和通州院区、石家庄医院、青岛医院、怀来院区四个分会场,来自北京19所医院和3个合作院区的300余名感控、检验、重症、急诊、血液等专业人员参会。
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武迎宏主任首先致辞,倡导提高医务人员对耳念珠菌的认识,加强防控措施落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医院感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医务处处长王晶桐教授强调感控是医疗质量的底线和依法执业的红线,全链条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依赖于各个学科间的密切配合,应加强感控、医务、护理、临床科室和平台科室多部门协作,共同应对耳念珠菌感染的挑战。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多位在感染控制、临床治疗、检验报告和药物管理领域的专家,共同分析了当前耳念珠菌感染的流行趋势,讨论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杜明梅老师首先以“医疗机构如何应对耳念珠菌感染与暴发”为题进行汇报,以生动的案例向参会人员分享了耳念珠菌感染防控的处置过程和宝贵经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王启老师分享了中国首例耳念珠菌的鉴定过程和检验技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陈媛媛老师以临床真实病例分享了耳念珠菌如何鉴别感染和定植及治疗要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黄琳老师从药品选择、用药指导、质控点评三个方面阐述了治耐药于未然的源头管控经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控处匡季秋副处长进行总结发言,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提升全院各专业学科和管理部门对耳念珠菌的关注,加强经验交流,共同保障患者安全。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与会人员对耳念珠菌的认识,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多所医院、合作院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提升医院感染的整体防控能力,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 王欣心 责编:张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