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7月3日,由中国心律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第15届中国心律学大会暨中国心律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如期召开,来自国内外、海峡两岸30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本次会议开幕式,胡大一、郭继鸿、陈红、陈灏珠、朱思明、蒋文平、方祖祥、顾汉卿、俞梦孙、马长生、吴书林教授等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和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出席了开幕式,上百名国内知名专家列席会议,郭继鸿、胡大一、朱思明、蒋文平教授共同转动激光球宣告会议启动,诸位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进行30年庆典的盛大庆祝活动,会议上播放了中国心律学及学会发展历程的纪录影片,讲述中国心律学从萌芽到电生理、再到射频消融,从诊断为主发展到治疗根治为主的发展轨迹。
30年前,在吴英恺、黄家驷等教授的倡议和支持下,我国老一代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家,历尽艰难成立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作为中国起搏与电生理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学术组织,它涵盖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临床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领域。30年来,虽已经更名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心律学会)”,但其始终坚持以学术促发展,踏踏实实地为中国心律学事业做着应尽的贡献。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国内外专家及与会代表针对心脏起搏、心脏电生理、无创心电学、药物治疗、猝死的预警与防治与心律失常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前沿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及交流,学术内容前沿、丰富、实用,学术形式丰富多彩。全体与会代表依托大会搭建各个平台,共同分享了心律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最新概念、最新成果,共同领略了中外顶级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学术风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电生理专业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已成为国内的学科领军团队之一,自2000年起被国际最权威的学术机构北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NASPE)确认为国际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培训基地。具中国特色的无创电生理检查经食管心房调搏病例数在国内领先,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术、多种新型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Holter等新技术。三腔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起搏器、右室双部位起搏等技术水平及植入数量为全国首位,2002年2月,我国首例植入性心电记录器在心内科完成,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填补了我国这项研究的空白,从而提高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心律学会)”一道推动了我国心律学发展。
(心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