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不管你具备多好的条件,在机会降临时,你若不具体的运用,就不会有进步。自己有好的构想,而不贡献出来,人生就不会改善。” 是的,大多数人在生命中的多数时光总是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总是在渴求一次完美的机遇。殊不知,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于尝试!也许有的时候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充满着通过新的努力和新的姿态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人们不应限制自己,固守一隅。对于机会,所需要的是及时认识并果断行动的能力。
2008年,我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导师的指导,院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医院在科研方面良好的政策支持。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也为我的研究工作和基金项目的申请奠定了一定基础。
我是2006年12月参加院内研究与发展基金(基础项目研究)申请的。这也是首批院内基金项目的申请,院科研管理部门对此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项目申请工作的顺利进行。刘玉兰院长更是不辞辛苦,亲自翻阅了每一份标书及评审意见,特意将其中几份专家评审意见分歧较大、标书内容有一定争议的标书额外给予申请者一次口头表述的机会,让更多的专家来进行讨论和评审。通过努力,最终我获得了资助。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各位专家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的帮助使我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设计。院内基金的申报,不仅使我获得了3万元的资助,令科研设想得以实施,而且对我科研工作的延伸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利用院内基金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并充分消化吸收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后,我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申请。结果三位专家一致同意对我的研究予以资助。此外,通过结合院内基金资助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以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使我较系统的完成了肿瘤特异性抗原CP1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08年4月份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时其SCI 影响因子达12.475。
在我的科研工作道路上,院内研究与发展基金称得上是一个“启动子”,是医院给我们每一位职工的科学研究机会。在它的启动作用下,目前我已获得了“增长子”。如今,医院多数科室内均有不止一人获得了这样的启动基金,希望在它的帮助下,更多的人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飞着的鸟总会捕到什么。”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种子”基金能够在我院生根、发芽,并最终长出一片茂密森林。
(病理科)
